奔跑在扶贫扶智的道路上——记“江苏好人”、泰兴市分界镇五老李光才
发布日期:2023-01-17 11:18 来源:泰兴市关工委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古道热肠是他的秉性;替人着想是他的品格;乐善好施更是他的本色。他就是泰兴市分界镇成人教育中心校长、今年81岁的李光才。2004年退休后,他把助学助困、关心下一代工作当作新的追求,一如既往奔跑在扶贫扶智的道路上。

       1985年中国第一个教师节他被省政府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020年又被省文明办授予“江苏好人”称号。

 

 

李光才和孩子们一起在实验基地活动。

 

修路兴教“卖情面”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人生亦是如此。李光才退休后,子女要他到城里居住,享受天伦之乐,他婉拒了。“我是农民的儿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民有感情,离不开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

       上世纪九十年代,野庙村全是土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每逢下雨天,烂泥陷到小腿,村民们送孩子上学非常困难。特别是离学校较远的,每到下雨天迟到的孩子多,缺席的孩子更多,有的直接停学,老百姓叫苦不迭。李光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知道,要改变落后面貌,一定要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要为孩子们提供最基本的上学交通条件。

       李老利用早晚的时间跑遍丈量村里的每条土路,初步估算出全村通往学校的路有10多公里,如果都铺上水泥路,按照当时的造价大约需要80多万元。可当时野庙村集体经济十分困难,拿不出钱,村干部们感到力不从心。为此,他当机立断,带头捐款9万元,但这只是杯水车薪。李光才考虑再三,准备“卖”点老面子,找那些事业有成的学生帮忙。他患有高血压、高血糖,加之左腿骨折过,走路不方便,可为了村里能早日把路修好,他和村干部们一起跑了十几个大小城市,马不停蹄找能人,登门拜访求资助。为了节约时间和资金,吃喝休息几乎在路上,一双布鞋也被磨破了。在外老乡、学生都被他的不懈努力而感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纷纷给予帮助,结果不到半年如愿以偿,筹集到资金80多万元。经过一年多的施工,村里的土路全都变成了水泥路。从此告别了走路难、上学难,结束了该村孩子因交通不便而辍学的历史,家长接送、孩子上学的幸福与快乐都洋溢在脸上。

 

 

李光才在辅导检查孩子作业。

 

乐做善事不留名

 

 

       作为一名有50多党龄的老党员,李光才就像一头“孺子牛”,不忘初心,一直致力于服务青年农民,把为民办实事当作人生的乐趣。

       野庙村青年农民李光生等几个初中毕业后,常年在家劳动,收入低,无力买车建房,一心想出去打工闯荡,但苦于没有门路。李光才得知情况后,二话没说,帮助找熟人、寻路子、跑单位,联系有关部门上门咨询。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李光才带着第一批3人来到市公安局,当天上午就为他们办好了出国护照。几年时间,3人在外赚了钱,李光生在城里买了房和车,李甫和张兴元把家里的房子装修一新,购买了大型拖拉机为本村的和附近农民服务,走上了富裕之路,过上了幸福生活。一提起此事,3人感慨万分:“不是李老,哪有我们的今天?!”

       村里有位80多岁的张姓孤老,身边无人照料,家中照明电路断了,成年累月摸黑过日子。在一次走访中,李光才知道后,立即找来村电工,自己掏钱为这位老人买来用电器材,交了电费,随后一缴就是好几年。张老直到去世也不知道是谁替他缴的电费。但村电工却一直保存着这些电费缴款单,村民们才知道是李光才做的好事。

       2018年,分界镇长生社区有一对聋哑夫妻,生下一个男孩也是哑巴,家人托亲戚带上孩子去上海一家医院就诊,答复是可以通过做耳蜗手术恢复听觉,但手术费就要28万多。如此天文数字,对于这个特困家庭怎能承担得起!走投无路之时,夫妻俩找到了李光才请他帮忙。起初,他也犯难,论资金,他的全部工资一分不用也不够。怎么办?他没有推却、搪塞,而是多次主动找镇上、跑残联、奔民政,向上反映情况,同时带部门负责同志上门现场核实。为了尽快落实救助,他以钉钉子的精神一着不让,不知多少次赶大早、挤公交到市有关部门恳求办理,查询答复,工作人员劝他在家等消息,可他就是放心不下。有道是:诚心能叫石头落泪。有心人,天不负。李老的一片热忱感动了方方面面,终于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由省残联经调查核实后上网公示,指定南京市鼓楼医院接受了这一患者,对其手术治疗,免除了27万多元手术费。很快孩子恢复了听觉,学会了说话,现在已上小学六年级。孩子听到了朗朗盈耳之声,阻隔了代际传承。

希望之花终于在这个家庭绽放。

 

李光才在开班第一天向孩子们讲安全知识。

 

省吃俭用伸援手

       知识能改变命运。作为一名从教育战线上退下来的老校长,李光才更懂其中内涵。他一直关注村里学子的求学情况,哪家孩子上学有困难,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他也要伸出援助之手。

       青年李志军,父亲去世早,靠体弱多病的母亲种田维持一家人生活。11年前,收到扬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李志军既高兴又发愁。母亲打算让他早点学一门手艺,以减轻家庭的负担。他说:“我就是讨饭,也要上大学。”母亲急得走投无路。李光才听说这件事后,主动上门:“孩子能考上大学是好事,绝不能耽误孩子的前途,将来你这个家还得靠孩子!” 李光才接着说:“今天先送5000元,以后孩子每学期上学的费用,都由我来帮助解决,你就放心让孩子去上学!”李光才说到做到,一直扶持到李志军大学毕业。

       李光才在关爱未成年人的道路上只进不退。从事村关工委工作10多年来,他注意到农村留守儿童多,放学回家没有好的学习环境,缺乏有效的家庭监管。为此,他突发奇想决定创办辅导班,免费帮助村里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孩子补习功课。

       初期的辅导班办在村办公室,后来时值334省道施工,既不方便又不安全。为了把好事办好,确保家长接送方便,保证孩子们交通安全,2016年他毅然将班搬到自己家中,腾出自家三楼阳光房来用作教室,客厅当电脑室,自筹资金添置了45套桌椅,1600多册课外书籍,40多个孩子分在楼上楼下3个教室里,上课、讲故事、辅导作业。每逢下雨天,他就叫老伴多做些饭,留下路远、没有家长接的孩子在自家吃饭。下午放学再把孩子们一个个安全送到家。几年来,他从不向学生、家长收取一分钱,也不向村里要赞助。辅导站活动经费、老师的午餐全由他承担。不到一年辅导站初具规模。

       几年下来,辅导站越办越好,孩子越来越多。70多个孩子拥挤在李站长家中,有点透不过气了。村干部见此情况,安排原新野小学闲置的10间教室给辅导站。但李光才又遇上难题:此房破旧不堪,不维修无法进入。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活动环境,他又带头捐资,带动“五老”纷纷解囊,加上社会赞助,很快筹得15.2万元,对房子全面维修,粉刷、换门、换窗、加固,整理活动场地,经过几个月的施工,一座单门独院焕然一新的辅导站落成了。现在野庙村校外辅导站拥有4间教室、2间电子阅览室、1间图书室,老师和五老办公室(咨询室)以及未成年人关爱之家等,室内电脑、空调、投影仪,室外活动场地、活动器材等应有尽有。硬件建设“鸟枪换炮”,一片欣欣向荣,孩子们个个欢欣鼓舞。

 

李光才在观看孩子学跳舞。

 

一着不让见主动

       硬件是基础,抓好管理才是关键。从事几十年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李光才,严格按照市关工委提出的的办站要求,狠抓管理,提质增效。

       他深知安全无小事。李光才与每个老师、五老和家长签订了“安全协议书”,明确家长和辅导站各自的责任:孩子的接送、路上的安全由家长负责,家长必须按时把孩子送到辅导站学习;到了辅导站,由五老和老师负责孩子们的安全,上下楼梯、防滑、防跌、防火和电器插座等,他和辅导老师们处处小心谨慎,将所有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办站10多年来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

       他确保办站规范化。李光才召集老师、五老和家长座谈,多方听取意见,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放大上墙:如工作例会制度、办公制度、财务制度、工作章程等等,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各负其责。达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要求,让辅导站忙而不乱,忙而有序,规范运作。

       他狠抓品牌建设。“三段式教辅”是辅导站的品牌,也是辅导站常态化持久性的“秘方”。野庙村辅导站设有一个小学班和一个初中班,十几年来办得有声有色。第一阶段;每个辅导日安排在职教师(基本是全科)辅导巩固已学的知识点,不懂的随时讲解,指导孩子们完成好作业;第二阶段:唱响思想道德主题实践教育重头戏。李光才始终把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将辅导课程设置为5大类,思想品牌、法制道德、、美工艺术、音乐舞蹈、智力游戏。他给辅导站的每个孩子增送一本《弟子规》,教育孩子懂礼貌懂感恩,从小养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建党一百周年时,强化宣讲党史、国史、长征史等内容,让孩子们从小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做党的好孩子;加强法制教育,以案释法,教育孩子们从小要懂得下一代犯罪是家庭之灾、社会之痛、国家之忧,懂得要学习法律,敬畏法律,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孩子;第三阶段:不分年级只按孩子的兴趣爱好进行书法、美术、音乐、舞蹈、乐器、手工、棋类、球类等才艺技能教学和培训,从根本上解决了孩子们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问题。家长们普遍反映:“我家的孩子过去调皮捣蛋,上课不守规矩,好像有多动症,现在这些坏毛病都没有了”“我家的小孩过去最怕做作业,自从进了辅导站,像变了个人……。”“家长的肯定是对我们校外辅导站最大的信任与支持”,李光才心里感到莫大的安慰。

       倾心奉献,晚霞生辉。李光才退休20年来,先后资助过17名贫困生,帮助7名孩子圆了大学梦。也许有人会认为,李光才一定收入可观,经济条件不错,其实李光才家庭并不富裕,老伴务农,无固定收入,家里的一切开支都在他工资中。 

       有人问他:这样做,图个什么?他笑着说:“我一不图名二不图利,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图的是我拿国家的工资我要回报社会。”还有人说他傻,他回答:“用我的努力,换一群孩子光明的未来,傻一辈子也值得!”

       静水流深,厚德载物。20年来,李光才在关爱关心青少年成长路上,做了许多有益工作,得到了组织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多次被省扶贫办和扶贫协会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志愿者”,多次被省、市关工委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最美五老志愿者”,江苏省社区教育优秀志愿者;江苏省优秀辅导员。在他的精心管理运作下,野庙村辅导站被评为全省优秀校外教育辅导站,“省校外教育辅导示范站”,连续十年荣获市优秀校外教育辅导站一等奖,得到了省市关工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返回顶部】

泰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