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大思政课程 立德树人是根本
发布日期:2023-03-17 10:21 来源:泰州市关工委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要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大力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实施大思政课程课程教育,是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在新时代新征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和创新举措。近年来,泰州医药高新高港区关工委大力推进学校及校外教育辅导站一体化,探究和落实大思政课程体系,做出了积极而有益的尝试。

一是优化学科课程

坚持课程思政,教育系统关工委协同组织开展跨学科大教研活动,深入梳理和挖掘各学科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将时政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善用“大思政课”,比如,依托“时政周报”“致行社”“名师大讲堂”“研习社团”等宣讲时政,将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科技创新等亿万中国人已经书写和正在书写的时代篇章转化为鲜活的思政素材。挖掘特色资源,打造“思政教育大课堂”。学校设立校史馆文化课程,辅导站设置红色、农耕、孝义、科技等文化展室(厅)课程。将趣味活动融入多彩课程,如:将“穿越火线”“铁索桥”等活动融入体育,将“火线运输”“磨军粮”“烙煎饼”等活动融入劳动教育,将红色绘本、红色剪纸、红歌嘹亮等活动融入艺术教育。同时利用人民海军诞生地资源,结合区域“海魂育人”项目适时推进,将海魂精神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升校站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开展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培训,拓展各学段思政课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和课程研究,注重各学段思政教研活动一体化,实现学段之间思政教育的有效衔接,致力提升学校和辅导站学科课程育人质量。

二是优化活动课程

关工委和“五老”主动参与学校和辅导站活动课程改革,致力构建主题活动体系。从感知、感悟、感情三个层面,持续开展“爱党、爱国、爱人民”活动,如红色主题教育,开展“发现榜样”“我的入党故事”“我来讲党课”等活动。结合校园艺术节,设计开展以“圆梦中华”为主题的文艺展演,引领师生演红色人物、唱红色歌曲、颂红色精神,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协同团委、少先队组织开展“革命精神代代传”“我为时代精神代言”“争做新时代好队员”“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好队员在行动”等主题活动。充分开发红色节日教育,抓住重要时间节点,以红色节日、纪念日为主线,实施情感培育工程,深入挖掘 “清明”“七一”“八一”“十一”等节日、纪念日蕴含的红色教育内涵,广泛开展“清明祭英烈”“红心向党”“唱支红歌给党听”“党的光辉照我心”“学党史、知党情”“我和我的祖国”等各种纪念活动,唱响爱党爱国主旋律。挖掘春节、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蕴含的人文精神,引领青少年传承家国情怀,争做时代新人。

三是优化实践课程

在学校和辅导站积极探索青少年“1+N”户外实践模式。“1”即红色研学,把准研学目标,创新研学方式,紧扣青少年学生的关注点、热点,充分把握红色资源的地域特征、精神特质。“N”即根据活动性质,将实践活动分成N类,如研究类、体验类、宣讲类、调查类、服务类等。研究类活动,可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不同层面,开展探究发现性学习。体验类活动,可走进田野、参观企业、博物馆、军营等,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感知。宣讲类活动,组建学生宣讲团,让学生进机关、进社区,开展红色故事、文化知识、绿色环保、文明交通等宣讲活动。调查类活动,结合节日主题、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学生成长需求等进行各种社会调查。服务类活动,为留守儿童送去心灵的温暖,为孤寡老人做力所能及的关怀,宣讲环保、感恩、维权等知识,协助社区或村委会开展日常工作等。

四是坚持“四个结合”

讲授与体验结合:既把真理讲清楚,又要重视学生体验,增加仪式感、增强参与感,使学生有沉浸式体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红色认同感提升民族共同感。集体与个别结合:既重视全体性教育,又关注个性化特点,做到全方位教育。守正与创新结合:守正是根本,坚持立德树人;创新出活力,跟上时代步伐。“五老”宣讲力求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有声有色,富有引力。自学与研讨结合:坚持青少年主体,充分发挥青少年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强化对自身发展的责任感和自觉性,通过情景剧、辩论赛、微电影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打造互动式、渗透式和主动式思政课堂体系。




【返回顶部】

泰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