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主”举措 辅导站既“活”又“强”
发布日期:2023-11-28 11:08 来源:市关工委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校外辅导站是基层关工委工作的主抓手,是加强青少年道德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如何把辅导站建起来,更能“活”起来、“强”起来?近几年来,泰州市关工委做了积极探索,主推主抓,交出了党政支持、青少年欢迎、社会赞同的答卷。

 紧紧依靠党政支持 

把校外辅导站办起来

       党政发动。几年来,市关工委有效争取市委市政府下发务实管用的关工文件9份,将推进校外辅导站建设列入“党建带关建”内容。2017年初,市委同意召开全市关工委工作会议暨校外辅导站建设推进会,各市(区)委分管领导、文明办主任、教育局长,市关工委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县乡级关工委常务主任参加会议,市委分管领导、市关工委主任和市政协副主席兼教育局局长分别讲话。市委组织部、市关工委每年联合督查通报各地关工委组织建设情况,必查辅导站工作。兴化市委督导教育局、关工委联合开会、发文、督查、激励、树典型,一举扭转被动局面。2018年末,泰州市辅导站、电子阅览室分别增到1512个、495个。

       政策驱动。市委常委会2015年明确校外辅导站活动经费分级负责。2016年又规定县乡两级财政每年分别专项安排30万元-50万元和10万元,用于辅导站运行和“以奖代补”,并建立稳定增长机制。2018年各级财政投入从239.8万元增加到821.5万元,靖江、泰兴、兴化3市和部分镇(街)超过市定标准。镇(街)政府协调成人教育、宣传文化中心办站;村(社区)以党群服务中心为首选,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员生活馆等社会教育场所“一室多用”。市明文规定学校将进站在职教师辅导时间纳入其在校总课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评先和聘用职称,对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市及市(区)对示范辅导站给予嘉奖。

       创建撬动。2016年,市关工委联合市文明办、市教育局组织开展泰州市示范辅导站争创活动,制定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示范站条件,每两年评选20个。对已命名的进行抽查,取消退步不达标的示范站资格。市委办“党建带关建”《意见》,把辅导站提质增效列入“五好关工委”“五好五老”评选条件,占关工委权重6分。通过组织创建活动,有力推动全市辅导站从有型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关工委主动作为

   把校外辅导站办好   

       市引导各级关工委坚持公益性、安全性、有效性,以德法教育、“三童”为主的办站原则,从功能建设、建管队伍、课程设置入手,提升辅导站运行质态。

       适应青少年需求,优化辅导站功能。推广泰兴市“十着”并举做法,推进辅导站公益化、多元化、规模化、常态化。总(中心)站在寒暑假组织规模较大的主题教育、社会服务、研学旅行、才艺培养等辅导活动。分站和联办站在小长假、双休日开展法治宣传、科普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村办站和家庭辅导点、四点半学堂常年开展小型多样的学业解困、手工制作、经典诵读等辅导活动。2018年度,全市辅导活动60次以上的站点占总数的72.8%。

        抓住提质增效关键,优化辅导员队伍。全市落实辅导员10647人,其中在职教师2673人、“五老”5635人、大学生村官408人、其他志愿者1931人。主体队伍中,除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兼任站长,有1名老校长(教师)任业务副站长、1名 “五老”任管理副站长,另有1名老教师任电子阅览室管理员。动员退休和在职教师,文体、科技、政法等志愿者,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组成师资队伍。吸纳乡村干部组成志愿者队伍,参与学员的组织发动、心理疏导、安全保障等工作。采取聘用、培训、考评、激励4项措施,给予进站辅导员课时补贴。

       紧盯持续发展目标,优化辅导课程设置。全市设立“七大类”“八门公共课”“十种特长”科目,2016、2017、2018年度进站活动的学员分别达77万、95万、110万人次。着眼培养适应社会能力,总结推广靖江市“阳光快乐”系列(爱心小天使、家务小帮手、安全小卫士、制作小能手、锻炼小健儿等)活动,高港区各中心站打造“七彩留守儿童之家”经验。着眼培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推广靖江、姜堰、泰兴、兴化、高港等地开发泥狗子、会船、黄桥烧饼、根雕、藤编、风筝和民歌民乐、提戏、鼓儿书等本土非遗文化项目辅导课程。着眼增强科学发展意识,开发“现代科技、生态农业、绿色发展”课程,组织学生进企业、进农田和“食农课堂”劳动体验;着眼激发爱党爱国爱乡情感,推广姜堰区组织学员当“生态小导游”,兴化市组织学员“手绘兴化旅游地图”,高新、海陵等地组织学员参与“青春志愿服务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等做法,发挥学校教育有益补充的作用。

协调教育部门“校站结合” 

把校外辅导站办长久

       市关工委采取请进来、上门去等方式方法,通过主动协调,市教育局承担起校外辅导站建设的主导责任,力推“校站结合”高质量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健全共建共管领导机制。市(区)关工委每年与教育局联合召开校外辅导站建设推进会,镇(街)视情及时召开联席会议,解决实际问题。各学校把辅导站教育纳入工作范围,明确1名副校长兼任辅导站副站长,指导辅导站开发与学校教学有机结合的活动项目。兴化、姜堰、高港等地在坚持学生及家长自愿、不收费、不上新课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校外辅导站校内办的方式、路径,深化“校站结合”。2019年,市关工委主动适应学校弹性放学新制度,推行教师进站辅导与“五老”进校宣讲“互进”机制,建立共建联办的领导、例会、工作、活动、资源共享等制度,创新“结合”模式,改善“结合”质态,增强吸引力和育人实效。

       健全合作共赢工作机制。基层关工委主动与学校沟通制订并组织实施“结合”方案,反馈活动开展和教师进站辅导等情况。各学校在放假前,宣传发动学生参加辅导站活动,并与辅导站共谋辅导科目、主题教育活动计划和内容。各共建联办学校要求进站教师依托电子阅览室,指导学生使用“泰微课”自学,与学校错位开展德法主题教育活动,拉长校外教育链。基层关工委为学校提供社会实践服务,创建微信群、QQ群,创新辅导站与学校、“五老”与教师、辅导员与进站青少年的经常性联系方式,实施及时有针对性的互助和教育。

       健全资源共享机制。各级教育部门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通过“一校一站”或“一校多站”等共建联办形式,逐一落实辅导站的对口学校,推动“校站结合”全覆盖。与关工委共建校外辅导站的学校,基本做到校内图书室、操场及活动设施,在周末和假期免费向辅导站学员开放,形成合作共赢的良好格局。对撤并学校的闲置校舍、图书、电脑及教学设备,各地教育部门积极协调,提供给属地校外辅导站使用。 





【返回顶部】

泰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